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,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,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,始终是我们须臾不可放松的大事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,必须健全国家重大疫情监控网络,完善法律法规体系,加大前沿技术攻关和尖端人才培养力度,尽快提高我国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水平。
提高国家重大疫情监控能力和水平
发现公共卫生重大风险是防控化解重大风险的前提。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,首先要提高国家重大疫情监控能力,做到早发现早控制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有8万多名确诊病例,暴露出疫情监控体系还存在一些短板和漏洞。必须改革完善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,加强财政投入力度,强化疾病控制队伍建设,完善数据网络,提高疫情报送和应急反应速度,提升各级疾控机构重大疫情监控能力,推动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。建立健全政府、社会组织、公民共同参与的疫情防控体系,持续推进电子政务建设,积极推进信息系统的整合共享,持续梳理和规范政府可开放共享数据资源目录,打通医疗、工信、交通、科技等部门间的数据壁垒,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,政务数据资源能够发挥最大价值。引导鼓励社会组织和公民的有序参与,形成全社会共同防控疫情的强大合力。加强病毒溯源及其传播途径研究,利用病毒蛋白和不同受体的结合特征,评估可疑动物作为中间宿主的可能性,利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展流行病学和溯源调查,搞清楚病源从哪里来、向哪里去,提高精准度和筛查效率。
提高传染病救治能力和水平
人命关天,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一定要放在第一位。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,核心是提高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救治能力,尽最大努力挽救更多患者生命。加强药物、医疗装备研发和临床救治相结合,加快药物研发进程,坚持中西医结合、中西药并用,加快推广应用已经研发和筛选的有效药物,根据救治需要进一步筛选有效治疗药物,支持一线临床技术创新,探索新的治疗手段,尽最大可能阻止轻症患者向重症转化,切实提高治愈率、降低病亡率。高度重视病人、隔离在家的群众、病亡者家属等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,动员各方面力量全面加强心理疏导。优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,健全协同机制,完善突发重特大疫情防控规范和应急救治管理办法,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疫情监测、防控救治、资源调配等方面的支撑作用。
提高传染病预防能力和水平
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。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,要害在于提高传染病预防能力,防患于未然。预防已经发生的传染病疫情,第一位的任务是研究开发疫苗。推进疫苗研发和产业化链条有机衔接,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、产学研相结合的疫苗研发和产业化体系,加快推进已有的多种技术路线疫苗研发,加强与国外疫苗研发的合作,争取早日推动疫苗的临床试验和上市使用。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,坚持常备不懈,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,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,加强基层防控能力建设,健全防治结合、联防联控、群防群治工作机制,避免小病酿成大疫。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,着力改善人居环境,强化公共卫生设施建设,优化饮食习惯,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,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健康、绿色环保的生活新风尚。
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险与救助能力
在重大疫情面前,合理分担医疗救治费用十分重要。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,必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体系,通过全民医保制度来解除全体人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。健全应急医疗救助机制,完善医保异地即时结算制度,确保医疗机构先救治后收费,在基本医保、大病保险、医疗救助的基础上,对医药费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,保证患者不因费用问题而延误救治。加大对特殊群体医药费支持力度,对特定疾病医药费实行豁免,提高医保报销比例,减轻困难群众就医就诊后顾之忧。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支付比例,引导患者分级分层就医。
加大前沿技术攻关力度
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、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。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,必须将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作为国之重器,通过前沿技术攻关推出更多硬核产品。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,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,优化人口健康、生物安全等领域科研力量布局,推进生命科学、生物技术、医药卫生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产品研发,实现医疗健康关键核心技术突破。加快医疗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突破技术装备瓶颈,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,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。将生物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,坚持平时和战时结合、预防和应急结合、科研和救治防控结合,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。加强同世界卫生组织沟通交流,加强在溯源、药物、疫苗、检测等方面的国际科研合作,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加大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力度
成事之基,要在得人。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,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、日夜奋战,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、敢打硬仗,为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贡献。实践证明,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,必须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,持续加强全科医生培养。完善公共卫生人才发展规划,适当扩大公共卫生专业招生规模,加大人才培养力度,拓宽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就业渠道,引导专业人才向基层流动,破解人才数量和结构矛盾。加大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力度,以科研项目带动人才培养,培养和选拔新型拔尖人才,提高薪酬待遇,减少公共卫生专业人才流失。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,完善以医德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,量化绩效考核指标,优化利益分配激励机制,努力做到人尽其才、才尽其用。
完善法律法规体系
越是疫情形势严峻的时候,越要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,提高疫情防控法治化水平。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,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,切实推进依法防控、科学防控、联防联控。在立法方面,抓紧制定生物安全法、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,构建系统完备、科学规范、运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。在执法方面,健全执法管理体制及职责,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法律法规,加大对危害疫情防控行为的执法力度,严格依法实施防控措施,坚决防止疫情蔓延。严格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,依法严惩扰乱医疗秩序、防疫秩序、市场秩序、社会秩序等违法犯罪行为,从源头上防控重大公共卫生风险,切实维护社会稳定。在司法方面,加强对相关案件审理工作的指导,为困难群众提供有效法律援助,及时化解矛盾,定分止争。在守法方面,依法做好疫情报告和发布工作,加大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,引导人民群众自觉遵守法律,积极主动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。
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
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。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,离不开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医用物资的供给保障。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,必须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,推动重要医疗救治设备和医用物资生产流通企业复工复产,进一步扩大产能,加强科学调配,确保疫情防控工作需要。健全完善国家储备体系,建立国家统一的应急物资采购供应体系,优化重要应急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,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,确保应急物资保障有序有力。积极组织粮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生产,畅通运输通道和物流配送,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。